VR彩票园林绿化绿色低碳丨我国生态系统碳汇巨大 缓解气候变化大有可为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4-27 10:58:07    浏览:

[返回]

  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行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我国生态系统碳汇巨大,未来要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近日联合印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从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有效发挥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等内容进行部署。

  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给出的定义,生态系统碳汇是指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研究表明,生态碳汇可以促进温室气体的减排和自然环境的改善,从而缓解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在京组织召开2022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课题项目集中评审会,其中,VR彩票“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研究”项目备受关注,赢得了评审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安徽理工大学是参与此项研究的单位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生态系统在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袁亮分析指出,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能力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土壤是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库之一,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储量较大,是大气碳库的2-3倍、植被碳库的3-4倍。充分发掘土壤碳库巨大的减排增汇能力,对于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当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低于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其他地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逯非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比如由于本世纪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我国仍然有大量森林处于中幼龄林或近熟林,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欧美气候条件相似地区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依然有很大的固碳潜力,我国实施的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促使我国生态系统碳库总体上还在持续累积。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估,全球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年均固碳为35亿吨、26亿吨。“我国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碳汇。”逯非指出,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在10亿吨-40亿吨二氧化碳/年,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个数值是13亿吨左右二氧化碳/年。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不断开展,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还在稳步提升。

  “固碳战略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其中,物理固碳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生物固碳技术未来最有发展前景。”在袁亮看来,增加森林、草原、土壤和湿地等生态碳汇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生态固碳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袁亮认为,有五大挑战值得关注。一是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和增汇潜力不是十分清晰,尚待进一步摸底调查,亟待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系统碳汇计量体系。

  二是重要生态空间内生态用地不足且区域分布不均。华北、华东、中南等宜林地区森林覆盖率较大,但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较小,且干旱缺水、沙漠地表导致西北地区造林种草难度较大。

  三是财政金融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主体森林和草地的固碳效益主要通过国家的重大生态工程来实现,但我国重大生态工程仍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资渠道比较单一,资金投入整体有待提高。由于生态保护工程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外部性,经济收益低。

  四是生态系统固碳增汇配套政策措施有待完善。生态系统碳汇技术、监测体系、标准、市场和政策体系尚待健全。

  五是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支撑体系亟待完备。碳汇计量及监测体系评估与核算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完善,碳汇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及碳汇金融产品有待进一步开发,碳汇交易机制尚不完善等。

  逯非也深有感触地说,生态系统固碳要符合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演替客观规律,短期内生态系统固碳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从长期看,也需要关注生态系统因碳库趋近饱和而碳汇功能下降的问题。特别是需要对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行动做好短中长期布局,避免短期碳汇快速提升、中长期碳汇下降而影响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情景发生。

  “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行动面临水、土地等资源的极大限制,因此,需要在资源承载力范围内开展。”逯非指出,特别是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禀赋条件和承载能力,避免在局部区域开展高耗水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行动引起区域水资源短缺。

  逯非表示,开展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行动,还会引起生态系统(植被+土壤)碳库以外的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园林绿化,因此,应综合评估和调控工程区内植被和土壤的碳循环以及工程或措施涉及的其他温室气体收支变化,确保采取的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具有真实可观的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效应。

  逯非说,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行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所在区域居民的支持,建议将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与生态系统碳汇巩固提升统筹考虑。

  与工业固碳相比,生态固碳增汇的成本效益如何?逯非指出,研究发现,通过重大生态工程实现每吨固碳增汇的投资,总体而言是低于绝大多数工业减排手段的成本。如果不考虑重大生态工程投资中用于生态补偿的部分,仅考虑造林营林等措施的投资,这一优势更加明显。

  “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措施的实施在促进生态系统碳汇提升的同时,也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强化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并增加生态产品的过程。”逯非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出了总体部署,协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和生态产品的产出,在推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大背景下,将可能在碳交易市场之外,获取其他生态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生态固碳措施的收益和经济可行性。

  袁亮认为,挖掘生态系统的增汇潜力,首先应该将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提高停伐管护、中幼林抚育等补助标准,提升天然林碳库质量及其固碳增汇能力。其次要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产业、价格等政策工具手段的相互衔接和配合,形成生态系统的固碳增汇和保护建设多元共治的新格局。研究出台保护生态系统、VR彩票提高碳汇能力的税收政策。同时,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发达国家对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技术、资金、项目援助。

  如何巩固和提升我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逯非建议,要由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统筹推进,促进我国生态系统碳汇巩固和提升行动规范有序有效开展。要将以国家公园为主导的自然保护地建设、生态红线以及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等重要政策统筹布局,协同实施,将生态系统的碳库储量、碳汇现状和发展潜力,纳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进一步推进落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态系统碳汇巩固和提升行动的额外性碳汇进入碳交易市场,提高其经济可行性。要加大相关领域研究力度。

  结合我国生态系统固碳机理和增汇潜力实际状况,袁亮提出,要研究制定我国生态系统固碳方案、推进生态系统固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构建具有激励效应的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碳中和行动国际合作、完善空间管控目标指标、强化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构建碳汇监督管理机制、加快编制科技专项规划、加快发展碳市场和生态碳汇核证减排量的交易、推动制定固碳增汇行动方案等。

  生态功能区是我国生态固碳的主要区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和发展生态功能区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也是实现绿色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说建设生态功能区对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李建伟: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提升生态功能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职能与作用,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对生态保护和修复,保障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国民福祉和民族未来,都有重要意义。

  一是生态功能区建设有利于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服务价值。生态功能区建设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同时有助于阻止生态系统退化,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二是生态功能区建设是在为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提供资源环境基础。生态功能区建设是在国家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布局下,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为国家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环境的基础和空间。

  三是生态功能区的创新发展模式对全面推进我国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许多生态功能区根据本地生态条件和区域优势,探索出了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人口资源环境相和谐的发展路径和产业模式,这些发展模式创新,不仅促进了生态功能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也为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并增加了国家的经济活力。

  四是生态功能区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提高国民幸福感。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功能区提供普惠性的生态产品,是对民生福祉的重要贡献。

  李建伟:近年来,虽然我国生态功能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国生态功能区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仍然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尚未协调好,从根本上影响到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是功能区筹资模式过度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弱。转移支付资金与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生态保护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缺口。

  三是针对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尚未建立,影响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例,由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尚不完善,森林碳汇交易还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生态功能区还不能从交易中获得收益。

  四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成为制约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当前,生态功能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落后的基础设施直接制约了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较低的公共服务水平也直接影响到生态功能区的社会发展。

  李建伟:推动生态功能区碳汇产业发展VR彩票,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也有助于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能力提升和开展绿色减贫工作,是生态功能区发展的现实选择。当前VR彩票,我国需要从宏观着眼,供需两侧着力,进一步刺激需求,加强供给,培育市场,完善制度,真正发挥碳汇功能,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生态资源资产化管理,为加快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新动能,将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强化约束、政策激励和责任引导,激发碳汇市场需求。政策激励的重点要放在完善鼓励企业参与生态功能区碳汇开发和交易的激励政策,如对参与生态功能区碳交易的企业免征碳交易税、提供补贴、加大政策性贷款倾斜力度等。责任引导的重点是将志愿行为和强制行为有机结合,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和“环境伦理”,通过企业责任和社会形象建设引导企业参与碳汇项目。

  二是增强生态功能区碳汇可持续供给能力。要“增汇减源”,重点核查生态功能区碳储量与碳汇量的现状、变化与潜力情况,增强生态功能区碳汇生产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经济绿色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生态功能区各排放源的排放量,打造近零碳排放区。要推动碳汇科技和方法学应用。要通过绿色金融促进社会资本投入。

  三是完善生态功能区碳汇交易机制及配套服务。一方面要积极对接全国碳汇市场,与现有碳交易所联合加强区域碳交易所建设,建立生态功能区碳交易信息平台,推动生态功能区内碳汇“走出去”和区外需求“引进来”,提升生态功能区碳汇价格话语权。另一方面要积极研制和开发碳汇产品。结合生态功能区生态资源特色推动碳汇产品创新,开发碳汇期货、期权、远期、互换等碳汇衍生品。同时要积极引入和培育交易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碳汇教育培训。

  四是推动碳汇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以产权安排和合作机制为核心,加快推行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在碳汇发展中建立健全共同经营、共享收益的多形式利益合作机制,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功能区碳汇发展的积极性。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部署,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对标准化工作的部署,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风险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邓洲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指南》的发布是为了推动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这是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战略之一。标准体系的颁布意味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入到实际可衡量的阶段。

  标准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指南》提出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质性参与绿色低碳相关国际标准不少于30项,这不仅使得我国各项减碳政策和措施有统一的参照和衡量,同时也缩小了与领先国家在减碳治理上的差距。”邓洲说。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过分析国际国内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现状,结合当前工作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指南》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包含基础通用标准、碳减排标准、碳清除标准和市场化机制标准4个一级子体系、15个二级子体系和63个三级子体系,细化了每个二级子体系下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点任务。在基础通用标准领域,主要包括碳排放核算核查、低碳管理和评估、碳信息披露等标准,推动解决碳排放数据“怎么算”“算得准”的问题;在碳减排标准领域,主要推动完善节能降碳、非化石能源推广利用、新型电力系统、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生产和服务过程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标准,重点解决碳排放“怎么减”的问题;在碳清除标准领域,主要加快固碳和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标准的研制,重点解决碳排放“怎么中和”的问题;在市场化机制标准领域,主要加快制定绿色金融、碳排放交易和生态产品价值等标准,推动解决碳排放可量化可交易的问题,支持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

  “《指南》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标准体系,这可以更好地指导各项减排措施的实施,提高政策的效率和可操作性。针对减排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领域,例如能源、冶金、交通高碳排放行业,自然资源确权、绿色金融、碳交易等重点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标准指导,这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更好实施,保障‘双碳’目标的实现。《指南》还特别重视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将减碳的规律性与我国国情、行业、地区的特殊性相结合。”邓洲说。

  《指南》的发布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的重要措施,绘制了未来3年“双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施工图”。邓洲认为,为了更好地推动《指南》的实施,应该要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标准的执行与实施;要加强监管,对未能按照要求达到标准的行为和主体给予相应的处罚;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中国标准与世界标准的对标,同时提高中国标准在国际标准体系中的地位。

搜索